病榻上的他,清瘦虚弱。身上蓝白相间的病号服里,裹着厚厚的冬衣,但看上去依然有些单薄。望过来的目光平和而清亮,说话间,不时会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 眼前的他,就是那个人吗?那个身患淋巴癌,却始终乐观顽强地坚持工作的“老黄牛”;那个在基层纪检监察岗位默默无闻工作了18年,人称“活字典”的“老纪检”;那个老实本分、性格温和、不爱讲话,但遇到原则问题却有着倔脾气的人;那个把上访群众点点滴滴疾苦刻在心里,千难万难也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的人;那个假使多报销5元餐费,都会睡不安稳的人…… 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纪检监察干部钟世才,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通的一员。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荡气回肠,人生故事平凡得宛如寻常一首歌,但只要你细细聆听,就会被感染,心灵会得到润泽。
他以如火的赤诚温暖了上访群众的心 199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钟世才调入钟山县纪委工作。18年来,他做过县纪委信访室主任、审理室主任、纪委常委。无论什么岗位,身在基层,大部分工作都是和老百姓打交道。 2004年的一天,钟山县纪委信访室里走进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中年人,三人脸色阴沉,情绪激动,边走边骂,心里似乎都窝着一团火。他们是钟山镇城厢街第四组的村民,钟雨考、钟上超和钟喜礼。为了征地赔偿款问题,三人被推举为村民代表,自1996年就开始四处上访,去县里、到贺州、赴南宁、上北京,漫漫上访路走了近10年,钟雨考、钟上超从黑发人走成了白发人,钟喜礼也从年轻小伙子走成了中年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抱着试一试,解决不了也要发泄发泄的心理,他们走进了县纪委信访室。 看着眼前满腹怨气的村民,钟世才立即迎了上去,热情让座、一杯杯端上热茶,然后,一边接过钟雨考递上的“告状信”认真阅读,一边耐心地听他们宣泄。 “老哥,你们放心,只要你们的情况是实实在在的,我尽我的力量帮你们处理好……”钟世才看完材料,望着三人诚恳地说。 听了钟世才的话,三人先是一愣,心想这个人接访态度还不错,可随即又笑了。上访近10年没解决的问题,就凭你县纪委的一个普通干部能解决吗?他们并没抱希望,发泄完心中的怨气,就走了。 然而,这件事却从此挂在了钟世才的心上。他向领导汇报,建议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抽调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和钟山镇政府人员,加上村民代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重新核查。 不久后,钟世才就带着调查组来到城厢街对当年征地的面积重新丈量。不想,第一次,有关部门与村民代表就征地边界问题发生了分歧,第二次,分歧依然没有解决,第三次、第四次…… 一来二去,问题虽还没解决,但钟世才的认真劲让钟雨考他们心里越来越踏实,这个老钟,可信!这次上访是找对人了,以后再也不用去其他地方了。于是,每隔几天,他们就给钟世才打个电话,问问事情的进展。然而,这个信访件时间跨度长,情况错综复杂,村民意见又不一致,仅一个征地边界问题就协调多次,很难达成一致。 钟镇是和钟世才一起负责这个信访件的镇纪委书记,几次协调不成,他有些灰心丧气,钟世才就给他讲钟雨考等村民上访的经历:“村民们不容易啊,有一次在外上访,他们身上就剩下一块钱,买了个红薯,掰成几块吃。”“上访吃不好睡不好就罢了,最尴尬的是连厕所都找不到。”“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遭白眼、被取笑”……村民这些年上访的遭遇、委屈、难处,点点滴滴像是全都印在了钟世才心里,钟镇眼圈红了。 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同时,钟世才还经常和村民推心置腹地谈心:“老哥,你们也要学点法律知识,不懂法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渐渐的,村民心里多年来结成的坚冰开始融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三年时间,六次丈量土地,五次讨论赔偿分配方案,多次与村民谈心,无数次协调各部门……2008年元旦,32万元征地补偿款终于发到了村民手上。那一刻,钟雨考的嘴张了又张,泪水在眼眶里蓄积,不停地重复着“谢谢”。 在钟山,敲锣打鼓,舞狮送锦旗,是群众感谢恩人最高的礼遇。村民们商量着从赔偿款里拿出一部分钱,请个舞狮队,敲锣打鼓给钟世才送锦旗去。钟世才听说后,坚决回绝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怎么受得了这么大的礼?”最终,村民的心愿没实现,至今都觉得是个遗憾。 像这样帮助上访多年的群众最终解决了问题的事,钟世才做了很多。医药承包商曾路生为要回曾交给经贸局的3000元风险抵押金,四处上访奔走了3年,因体制改革,经贸局原来分管抵押金业务的领导退休等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解决。钟世才不放弃,热心联系,多方寻找,最终帮他要回了3000元钱。 难道他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在基层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钟世才和百姓始终心贴着心,群众的盼望,群众的要求,他从不忍心说“不”,他以如火的赤诚,实在的工作,温暖了群众的心。
他以铮铮铁骨捍卫着党和人民的利益 钟世才个头不高,性格温和内向。同事们都说,他老实本分得如同老黄牛,但这个老实人对原则问题更老实,有着老黄牛般的倔脾气。 2000年9月,钟山县纪委立案查处县交通局党组副书记兼征费所所长李某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公款一案,并在钟山这个小县城第一次对涉案人采取了“双规”措施,引起很大轰动。 钟世才是案件主办人之一,也成为有些人关注的重点。 一天,钟世才回到家后,家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接起电话,对方的声音很陌生:“李某的案子你清楚吗?” “我清楚!”钟世才明确回答。 “你要放聪明点,不要太死板,不然……” “我不知道你说的‘聪明’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不管是什么人,违反党纪国法就要受到处理。”回答依然很明确。 对方不说话了,匆匆挂断了电话。 此后,像这样的威胁电话,钟世才不止一次接到,查办此案的其他同事也接连接到。作为“老纪检”,钟世才安慰大家:“不要怕,实事求是去查,我们办案就要办成铁案。” 一个月后,案件以确凿的证据办结,李某受到了留党察看党纪处分。县纪委以此案为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不正之风在钟山得到了有效遏制。 脾气好,但是骨头硬。很多人这样评价钟世才。 只要涉及原则问题,涉及百姓利益,他认准的事,就不怕得罪人,也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2003年初夏的一天,一封反映龟石水库移民资金被村民小组长贪污的信访件让钟世才坐不住了。县纪委成立了调查组,钟世才和同事立即赶往移民居住的碧溪山村。 碧溪山,位于钟山和富川县的交界处,地势险恶,人烟稀少,一路上都是蜿蜒的羊肠小道,小道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就是奔流的富江。当地群众形容说,我们这里比“山路十八弯”的弯还多。 那天,好像是老天有意考验他们,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钟世才和同事跋涉了两个多小时,走了十几里山路赶到村里,却发现白天村里的人都外出务工去了,调查取证根本无法进行。 无功而返,大家回到单位研究另一套方案。“白天找不到人,我们就晚上去。”听了钟世才的话,许多人面露难色。有人说,白天的山路都那么难走,就更别说晚上了。有人说,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调查,简单了解一下也可以。还有人说,要不这个案子先放一放。 钟世才坚决不肯。分析案情,调查取证至关重要;想想移民,拿不到应得的款项心里着急;走夜路危险,带上手电筒没什么可怕。“现在正是办案的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抓紧。”听了“老纪检”的一番话后,大家再也没提异议。 第二天下午4点,吃过晚饭,钟世才带领调查组成员再次进村。当他们满脚是泥地走进碧溪山村民周尚胜的家中时,周尚胜刚吃过晚饭,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么晚还会有县里的干部来查案,要知道这夜里的山路连他们当地人都不敢走啊! 一段时间的交谈后,钟世才记下了周尚胜反映的情况,周尚胜也在心里记下眼前这位干部,他说这是个为群众办事不怕困难的好干部! 完成调查,已近凌晨。返城路上,夜色如墨,四周一片漆黑,钟世才一手举着手电筒照亮,一手拿着小木棍驱赶草丛里随时有可能出没的蛇虫,走在最前面引路。一行人身体疲惫,心里却很踏实。有时实在害怕了,就扯开嗓子大吼几声。就这样,回到县城,已是深夜2点。 这次夜访移民,获取了办案第一手材料,案情水落石出,很快案件查结移交到司法机关,移民们拿到应得的移民款。
他以纤尘不染的操守永葆清廉本色 在钟山县纪委,钟世才和一张发票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那是2001年的一天,几位乡镇干部在钟山县纪委办事。中午,钟世才按照领导安排负责接待他们,每人15元标准,5人午餐共消费75元。结账时,饭店没有5元的发票,就给了钟世才50元、20元和10元的手撕发票各一张,总计80元整。 下午,新任县纪委办公室主任邓杰正在办公室处理手头工作,钟世才拿着餐票给邓杰签字报账。邓杰接过发票查看后,正准备拿起笔签“属实”,钟世才着急地解释:“这个不对,我实际花的是75元,因为饭店没有5元的发票就开了一张10元的,你还要写上实报75元才对。”“多5元钱就算了,写上实报75元,财务也不好入账。”邓杰摆了摆手。“不行,我不能多拿公家5元钱,你一定要写上实报75元,我睡得安稳。”钟世才一再坚持。最后,直到亲眼看着邓杰在发票上写好“实报75元”,他才满意地离开。 多报公家5元钱就会睡不安稳的钟世才,更不允许手中的权力有丝毫污点。办案时,有人请吃饭他从来不去。下乡取证,他时常自带干粮和水。一次,有人悄悄地塞给他600元钱,让他关照案子,他当即推开,径直走了。 钟世才不缺钱吗? 走进他的家,仿佛走进了一张老照片——半边贴着瓷砖的白墙,平板沙发、几件家具、还有灯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式,没有空调,厨房里铝制的饭盒一看就用了很多年…… 走进他的生活,这个清贫的家历经磨难。1998年,钟世才的妻子下岗;2000年,他的岳母不幸摔倒瘫痪在床;2003年,原本可以拄着拐杖走路的岳父也突然瘫痪在床。生活的重担,一层层压在了钟世才的肩上。 每天清晨,他早早起来给两位老人擦身、喂饭,安顿好了才去上班;中午和晚上下班回来,总是先买好菜,把有营养的鱼肉、牛肉剁成碎末煮好;晚上临睡前,再给老人烫脚擦身;单位里能不去的应酬他都不去,集体活动不能请假时,他就先回家服侍完老人再去;端屎倒尿,清洗被褥,更是经常的事……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几年来,钟世才却把孝道做到了极致。不是亲儿胜似亲儿。两位老人卧床几年,没有生过一个褥疮。 在家多做一点,在单位多干一些,钟世才的心愿似乎仅此而已。 2005年,钟山县纪委、监察局要提拔一名监察局副局长,时任县纪委书记姚曾庚找纪委常委中资格最老、群众测评票数最高的钟世才谈话,钟世才极力推荐另一位年轻的同志。 2007年,县纪委换届,时任县纪委书记古国章找已身患癌症的他谈心,他却先开了腔:“你不找我,我也想找你,我现在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当信访室主任,我只想身体好些再回到信访室,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现任钟山县信访室主任刘庆有年龄比钟世才小很多,原来是钟世才的部下,现在是他的领导。一开始,刘庆有心里有顾虑,担心钟世才会因为职务的原因心里有想法,但是钟世才不仅丝毫没有架子,还经常帮他出谋划策,重病在身,工作起来却依然勤勤恳恳。他感慨地说,这位“老纪检”是他的师傅,是信访室的一块宝。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8年来,他在待遇上只让不要,在工作上只进不退,这样的选择让他觉得心里踏实,活得敞亮。
他以燃烧的激情追求人生的价值 2005年,岳父岳母相继离世,儿子也考上了大学,钟世才的生活的重担一一卸下,同事们都说他“走出深山见太阳了”。然而,不幸却再次降临在他的身上。 2006年春节过后,同事们发现钟世才耳根红肿严重,纷纷劝他到医院检查。没有人想到,检查结果竟是淋巴癌晚期。日子刚刚好过一点,怎么好人就没有好命呢?消息传来,办公室的同事落泪了,大家默默捐款,贺州市和钟山县纪委也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帮助钟世才治疗,盼望着他能像往常一样渡过这个难关。 内心坦荡的人,即便面对生死也能泰然处之。就像是接受又一次考验,钟世才坦然地接受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忍住化疗的痛苦,熬过肺部感染、生命垂危的生死关头,2007年7月,钟世才的病情奇迹般地得到有效控制,回到钟山。 离开岗位一年多了,就像想家一样,他日思夜想的都是工作。想着信访室人手少、任务重,想着同事们一次次的慰问和捐款,他的心里越来越不安稳。哪怕是帮着大家擦擦桌子,倒倒垃圾,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也好啊!于是,不论妻子怎样劝说,钟世才坚持回去上班了。 “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在岗位上,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重新走上岗位的他,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着他所钟爱的事业—— 早晨到办公室扫地、打水,搞卫生,不让其他同志为此费心; 坚持读书学习,手抖得厉害无法写字,就在笔上套个螺丝帽,增加分量,继续做笔记,写笔录; 同事外出调查取证,他就在办公室接访; 分析案情,他还是纪委的“活字典”,常常一个点子就是案件的突破口; …… “有时实在不忍心让他干工作,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把他当成病人,他会不高兴,那也是对他的不尊重。”“有时他向我汇报工作,说话很困难,我听不清就装作听懂了,实在不忍心再让他讲下去。”钟山县纪委副书记邓杰告诉记者。 从2007年7月重返工作岗位,到2009年10月28日病情复发再次住院,除去定期复查,这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钟世才几乎天天坚守在岗位上。 采访时,我们看到了他2007年11月9日,用套着螺丝帽的笔写下的整整7页的《关于反映钟山镇中心小学校长潘某截留停薪留职人员及代课教师工资、从中谋取私利等问题的初核报告》。笔记本上最后一页,是2009年10月26日他做的会议记录。同事回忆,那一天,他还在办公室接待了城厢街的一位缠访户,说话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吐”…… 钟世才再次创造了奇迹。如今,正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治疗的他,病情基本稳定。他笑着说,还要回去工作,继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这就是工作在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外表朴实,工作平凡,内心如火燃烧,本色鲜红如初! 这就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人!
编后
一名基层普通纪检监察干部的事迹,深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广西钟山县纪检监察干部钟世才,18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尽自己的本分”。特别是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仍坚持工作,以燃烧的热情拥抱钟爱的事业,以乐观淡然的人生态度一次次创造奇迹。 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铮铮铁骨。他待人和善,但是决不允许有人触碰底线,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他始终坚守的阵地;为了肩负的职责,岂怕山高路远,千难万险也勇往直前。 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赤诚挚爱。上访群众的疾苦,仿佛是刻在他心上的苦难,解决不了绝不放弃,群众满意,他才心安。 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心底无私。多年从业的“老资格”,对名利职务,从不争不要,心甘情愿为年轻人铺路;不该多拿的5元钱,坚决不拿,否则睡觉都不安稳。 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他职务不高,生活清贫,也许不符合有些人对“成功”的理解,但是他是领导信任的干部,是同事心里的“宝贝”,是家人坚强的依靠,是老百姓永远感念的人! 钟世才们是许许多多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杰出代表,他们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不愧为党的忠诚卫士;他们一心为民、任劳任怨,堪称群众的贴心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心因何而动,因为他们这些可亲可敬的人! |